所在位置:乐清结婚网 >恋爱部落 > 大家都来说说我们乐清的旧婚俗吧
大家都来说说我们乐清的旧婚俗吧
导读:乐清传统婚俗是以“六礼”为蓝本,从媒妁、开合、议聘、小定、大定到亲迎,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婚俗。

 乐清传统婚俗是以“六礼”为蓝本,从媒妁、开合、议聘、小定、大定到亲迎,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婚俗。

媒妁。都说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可见媒人在婚俗中的重要角色了。旧时,媒人一般是女性,称媒婆。媒人在婚礼中主要负责为新娘“开额”,即女子第一次绞拔额毛面毫,习俗都择在结婚当天。民国时期,传进西洋婚俗,称“文明结婚”,媒人也改称介绍人了。
出八字。俗称“问亲”,双方父母议婚,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请要书有女方生辰八字的“庚帖”,也叫“八字单”。庚帖面页书“百年好合”等吉语,内两页分别贴上红纸签条,男的抬头写“乾局”,女的写“坤造”,旁写姓氏。装入红纸封袋,外附红线穿连的生果子串和万年青枝、柏叶,用红头绳一并缚于封袋上。
 
合婚。按乐清旧俗,双方要把“八字单”折好放在灶王爷的香炉下,假设七天内家中平安无事,无碗盏摔破等事发生,此桩婚事基本可定。另外一种是,男方要拿着这两张“八字单”找阴阳先生合婚。合婚要男方的父母都跟女的合一遍,以明有无冲克。
 
踏亲。一般是在晚上。八字合定后,便择吉日,家长由媒人陪同,前往对方看相貌、住宅等,藉以进一步了解。按照习俗,先由男方踏亲,如果男方不满意,女方就不必再去了。踏亲时除茶水外,不能任何招待,否则就表示同意。这习俗,后来则演变为男方去女方相亲,如果女方同意,则端一碗“桂圆打蛋”的甜点。男方也同意的,吃了点心,这事算是双方确定了。
 
启帖。又称小定。婚事确定后,男方取吉举行启帖。由男方备办礼物送女方。礼物一般是六样或四样,其中松糕、花生、黄鱼(大鳘鱼)、猪肉不可少。女方则以少量松糕、花生、糖做回礼外,还要有碗、黄衣(曲)等。事后,男女双方都向亲眷朋友分馈松糕头、糖等,籍以报喜,并免再有人冒昧来提亲。
 
大定。旧时,大定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。先由媒人从中沟通双方意见,议定“落盒”(财礼银)和妆奁各多少,俗称议聘。俗话说“养囡赔钱货,不赔赔条裤”,所以,女方多少要赔些嫁妆。男方送女方的礼物一般有如下几种:鱼一对,一般是大鳘鱼(事后女方要还回一条,意为将来娘家经常走,不断娘家路);六格盒一担(即六样),从上至下依次是:鱼、聘金(落盒的钱和黄金首饰)、面、花生和糖、猪肉、福寿糕与柑、桔,另外六样旁还要系一对雄鸡雌鸡。除上述礼品外,最重要的就数松糕了。吃松糕是订婚的标志。以前男方还要送一对糖制的大金杏,约模四五十公分高。此是赠与女方大娘舅的,有的女方也送男方大娘舅一个。女方则以少量的男方物品作回礼外,有几样东西是必回的。1.百子糕。女方全收男方的福寿糕,意为祝岳父母福寿无疆,赠来百子糕则是早生贵子,子孙繁衍;2.盘碗一副。从盘到汤盘,从碗筷到刀、砧板一应俱全;3.黄衣,即黄曲。意为将来日子蒸蒸日上;4.“鞋头袜”,即为新郎备办的茶、袜子、衣服、伞;5.待包。男方去女方家,女方家长则要包个大红包,若晚上女方去男方家,男方则要翻倍待包给女方。6.洞房烛等小物件。
 以前,女子出嫁,有送嫁的习俗。比如直系亲属姑妈、舅妈之类,还要送被面、被单给女子,好的还有办六样送嫁。这种习俗,农村仍有存在。比如一个村内,村民吃过女子启帖的松糕头,出嫁前,每户都要做两碗点心,放在茶盘里端送至女家,意为送嫁——也就是吃了这碗点心,女子以后再回娘家,就是客人了,身份变了。
启帖那天午餐一般在女方家中。女方也请亲眷好友前来参加,俗称“吃嫁”。旧时,结婚酒女方有些客人是没有参加的,所以女方以此来招待客人,也有在“会亲”的时候,请那些没有吃过结婚酒的客人。晚上,女方则有“陪人”一起来男方家会餐。
 
搬嫁资。以前的生活用品,特别是家具,都是婚前女方请圆木老师做的,一套非常繁杂。还有木制的尿盆,这是媒人的专利,只有媒人才能携这“子孙桶”进男方门。
嫁资中最惹人瞩目的算是“铺衾”了。将被褥、枕头、毛毯等床上用品捆成一条衾凳上(有的则捆在大皮箱上面,箱内装新婚衣物),上饰红绿布带簇成形似蝴蝶或元宝等彩结。铺衾为一对,另一个顶上放一领“洞房席”用布包起来,两头系以红头绳,上吊桔子和万年青叶、柏叶。
 
旧时,男方搬嫁资的行郎们吃过汤圆后,裁缝、圆木、髹漆、打铜、打锡的各行老师前来道喜,请男方赏利市包,否则不让搬嫁资,原因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一手做的。
 
上轿样。男方要在结婚前一天将上轿样(六格盒)担到女方。意为让女方招待前来贺喜帮忙的人。另一种讲法是这担六样是送给岳父母的,感谢他们对女儿的养育之恩。
迎亲。以前迎亲,不亚于现在殿宇中神灵出巡仪式。旧俗新娘那天打扮的跟庙里的娘娘一样,蟒袍霞披、凤冠珠玑,不准随便开口骂人,否则对受骂者非常不利。现在迎亲形式,已简化成一对行郎灯,一把锡酒壶,一个“金丝盒儿”,一把阳伞。
锡酒壶内装的是老酒,待到女方后,将其换成水再提回来,称风水带回门。壶盖上剪有一圆形的红纸,上放粗食盐,“盐”乐清方言与“贤”同音,意为贤德淑良,将来生贤子育贤孙。“金丝盒儿”放请帖十个,意为恭请岳父全家光临婚宴。盒盖是反过来放的,上置茶叶和米,遇他人婚轿及过桥都要撒一把茶叶米,意为破煞。
迎亲队伍出发前,点起行郎灯,一切就绪,道士先生会先在边上念几句,意为旺人丁。念毕便可点炮,队伍出发。到女方后,双方点炮。按风俗,在女方吃二样点心:汤圆和炒粉干。点心用毕,即可回男方家了。新娘出门后,家长用杉树枝燂红,意为现在就是男方的人了,不要回来,要不就用这带刺的杉树枝抽你。燂红后,新娘家长马上关大门,大概是关住风水之意。新娘走出檐下,即要撑开阳伞,这风俗可能与“陈十四”信仰有关,意为瞒天过海。这伞,就乐清西乡十分讲究,迎亲队伍什么东西都可少,就是这少不了,有谚:“娶亲,怎么轿落家里”,就是讲伞的重要性。待新娘打着伞后,新娘家长即大撒茶叶、米,意为破煞。
迎亲队伍回男方后,将行郎灯、锡壶、金丝盒儿,依次摆在上面的方桌上。男方也要燂红。新娘要跨火盆,不过这回盆上撒了许多食盐,烧起来噼噼啪啪地响,意为冲煞和将来日子红红火火,两人恩恩爱爱。
这时的新娘,还不能进洞房。新娘到男方后,洞房才开始铺床,一般由男方的姐、姐夫或姑姑、姑夫等直系亲属,而且是生男在前的人。铺床时,床上还要撒一些花生、莲子、红枣等物,图个吉利,讨个好彩头。事后,新娘新郎要给铺床的二个人利市包。
床铺好后,新娘便可进房了。新娘只能坐在床上,俗称“新孺人坐床杠”。接着有人将早做好汤圆端上来给新孺人先吃一口,然后新郎、公婆、姑等直系亲属,每个人都要吃一口,而且是同一个碗内的汤圆,用同一把汤勺。意为一家人共饭碗,和和睦睦,团团圆圆,俗称“新孺人圆”。汤圆吃过后,新娘便会起来泡茶给客人喝,俗称“喝新孺人茶”。
有个风俗在乐清部分地方还一直流行——就是迎亲队伍刚到男方的那一刻,男方的母亲(地瓜娘)和祖母都要回避,或往高的地方走。可能其意有二,一是避冲煞,二是往高处走,将来好作婆。
 
拜天地。新娘踏着袋子走到中堂,鼓乐大作,利市翁和利市婆伴护着新娘和新郎行拜堂礼。新娘新郎先向外拜了天,后向内拜了地,最后二人对拜,然后由利市翁和利市婆引导进入洞房。
拜天地后,新娘脚踩红色布袋走入洞房,新夫妇一起行“结缘”礼,吃“和同饭”,然后新娘坐在床边,新郎用“喜秤”掀开红盖头,男女双方才第一次见面。
 
酒宴。“娘舅最大”,讲的就是婚宴,娘舅是坐头桌头位,旧时若他不来,酒宴是没法开席的。简单的坐法,一般排三桌,三桌之后分女方男方亲友落坐就可以了。头桌是上门亲为主,如上横头东首是丈人,头位是男方娘舅,二位是新舅,酒龙头则一般是新客或姐夫妹夫,也有媒人坐的。二桌是新孺人桌,头位是新娘。第三桌是双方的长辈及老人。
 
望七日。又称“送铰剪尺”。婚后第七日,娘家的亲眷及好友会前来看望,又称送剪刀尺。女方家长将剪刀、尺等女工用品送来,兼问婚后生活状况。因旧时婚宴女方的朋友是没有来男方家吃的,像女方的一些女性亲眷,没参加婚宴。所以“望七日”更像第二顿婚宴酒。
 
会亲。一般家庭,在嫁娶后的头一个正月,都是举行会亲酒。新女婿偕新婚妻首次到岳家探望,岳家设宴招待,新人也让大家认识一下。旧时如女方举行会亲,男方也要陪人一起赴宴,分香烟,敬酒等。
在芙蓉等地,称为“回花”,娘家要送她童牛(公牛)童猪各一头,并缠以红面带,俗称回花牛、回花猪。猪牛养大后卖得的钱则作为新娘的“私下银”。
 
随着社会的发展,婚礼民俗也不断地变化。在进入新时期后,它摒弃了古代家长的包办制度,使婚姻完全建立在男女平等、自由恋爱的基础上。同时,旧时婚俗,在慢慢简化,古风不再

我要评论共有条评论

关于本站 | 广告发布 | 联系方法 | 网站导航 | 友情链接 | 招聘信息 | 免责声明 | 返回首页

Copyright ©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.

乐清城市网 版权所有